近段时间,一个又一个的中国IT企业赴美上市,卖化妆品的聚美优品前脚刚登陆纽交所,后面老牌网络招聘公司智联招聘也提交了更新的招股书,为过段时间的成功上市做热身。
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曾一度被称为“中国三大招聘网站”,如今这样的称谓已成“明日黄花”,各式新型招聘网站异军突起,分流用户,也让他们饱受夹击之苦,在新时代顽强生存下去为投资者讲述新故事已迫在眉睫。在这“招聘三剑客”中,前程无忧已在美国上市多年,体量最大,暂时衣食无忧;中华英才网已历经多次转手,再度崛起已成空想;而智联招聘经过多年打拼,终于已接近上市目标,一段新的“光荣与梦想”即将上演。不过笔者想说的则是,网络招聘行业已今非昔比,无论外界还是他们内部,上市后都切勿乐观。
如果从网络搜索引擎中检索“智联招聘”等这些老牌招聘网站,相关的新闻一个赛一个“高大上”,什么助力中小企业叫板500强、什么创新造就行业领军地位等等,他们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却往往被遮盖了。简而言之的话,国内招聘网站业一直存在着集体性的困境:创新乏力、商业模式一直未有大的改善、受社交网站、分类信息网站和微求职等新型招聘模式的冲击......其中最具破坏性的,可能就要数商业模式了。
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这三个网站的盈利模式大致相同,我们就以智联招聘如何赚钱举例。一直以来,他们以流量换广告,并从大基数用户中争取小比例企业付费用户,并帮助这些有招聘需求的单位刊登招聘信息、提供人才培训等服务。如果说十年前,这样的服务还很有吸引力的话,那么到了今天,这样的招数便渐渐失灵了。
为何这么说?虽然智联招聘等做的是线上招聘,但其实质与传统的招聘方式并无两样。有的企业并不想招人,只是低价打宣传广告,“打壶酱油”就撤;有的企业是“一岗多投”,几个招聘网站同时开火,大量应聘者投出简历,却有如泥牛如海,这都造成了招聘网站内容同质化,低效率的现象越发严重。最近笔者在与一些有找工作需求的网民进行交流时,大多数人表示,自己已很少登陆智联招聘等这些网站,理由是体验不好,反馈慢,信息查找起来十分不便。另有一些人告诉笔者,智联招聘上的岗位,已很难满足自己的需求,因为很多人也已在自己的专业上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些网站上的岗位,是无法满足自己需要提升职业空间的需求的。
管窥见豹,这些问题并不是智联招聘所独有,而是各家网站趋同。虽然招数失灵,但这些网站似乎仍旧“不思进取”,根源就在于,商业模式被群起仿效后,出现了门槛低、同质化弊病不说,人口红利已近末端、“广告模式”的横行,让这些网站早已处在了畸形发展模式之中。
上面已经说了,很多人现在并不愿在智联招聘等这些网站上找工作,这实际上是在线招聘的核心价值已被违背的直接反应。过于重视流量以便获得广告投放收入、轻视用户和企业的需求,让这些网站仅仅体现出了最基本的媒体功能,而招聘功能却逐渐弱化。而在同质化严重的竞争压力下,招聘网站只能放宽对用户发布信息的监管、审核力度,给各类“虚假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并且,为了达到预设的目标,招聘网站不顾广告和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放大营收,反过来让企业难以盈利。久而久之,市场份额与广告收入成了正比,利润与市场却成了反比。
那么,在线招聘真正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笔者觉得,招聘网站应该做的,当然是在招聘企业与应聘者之间“牵线搭桥”,这就不光需要智联招聘这些网站建立功能壁垒,更需要在用户体验、云服务、大数据等技术和服务上进行创新和产品迭代,尤其是目前移动互联网红利期渐渐到来,越来越多的创业企业涌现,各式人才,特别是细分行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如何在更细分的市场中,更高效率地提供招聘、猎头、咨询、培训,帮助企业和人才进行对接等等才是智联招聘这些网站的头等大事。比如把社交网络工具中嵌入招聘服务、如何利用社会化信息具象化用户模型,然后数据匹配、如何引进曾在大型IT企业有过大数据、智能算法等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
可是我们很遗憾,现在不仅没有看到智联招聘等这些网站的这些动向,笔者却一直听到这么一种说法: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分别由日本和澳大利亚公司控股,而他们是通过数据库来分析人才流动走势,大致了解中国的产业变化情况。
中国的招聘市场被外资垄断,实际上对中国的产业安全构成威胁。除了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外,大量的招聘企业的需求信息将被一览无余。通过对这些招聘数据的分析,完全可以绘制出一个产业的战略布局图。有分析师也曾说过,任何一个行业的变化肯定是人才先变动。通过对这种变动的分析,其实根本不需要复杂的情报,很容易就能提前分析出中国的产业变化,这样其他国家就能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的产业安全也构成了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