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民企引外企高管加盟 需求互补对接难

    |     来源:版权所有者      |      2024-01-27 04:16:43

【IT商业新闻网讯】(记者 张樵)摩托罗拉移动前大中华区总裁孟樸加盟世纪互联、诺基亚中国前总裁赵科林加盟华为、中兴通讯前副总裁沈力加盟同洲电子......IT商业新闻网记者注意到,通信界近期重要的人事变动有一个共同点,即这些资深人士均选择了国内的民营企业,作为自己新的出发点。

从近年来的高端人才流动看,外企职业经理人回归本土企业、民营企业成了一个趋势。二者的需求有着较强的互补性,但对接却并非易事。

1

对于孟樸的新去向,有评论称,不同于过去的外企经历,这一次,孟樸看中的是民营企业的活力和个人价值的发挥空间。而IT商业新闻网当初在就孟樸离开摩托罗拉采访业界时,很多人觉得,他很有可能仍会加入一家通信外企。

其实,民营企业引进外企高管并不鲜见。除了上述近期的案例外,小米科技的豪华创始人团队、前美银美林董事蒉莺春加盟京东商城均可说明这点。

民企能够吸引高端国际人才加盟,从宏观层面上说,是其整体力量正在急速上升。记者了解到,民企去年时已占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总量的62%,占中国上市企业总量的一半,中国GDP有60%都是民企贡献的。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屡屡创造经济奇迹,却几乎未能产生具有类似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几乎所有的国内大型企业都是国企,主要原因还在于被赋予了垄断地位。而ICT领域技术的迅猛发展,则给了民企广阔的生存空间甚至超越能力。随着民资进入电信业的绿灯渐渐亮起,IT企业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早在去年初,国内56家主要互联网公司的市场总额就已高达9404亿,占三大电信运营商收入的一半,其中百度的市值超过了中国电信,腾讯也超过了中国联通。而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鲜概念给了国内民营ICT企业难得的崛起机会,而这并不仅限于腾讯、阿里、百度、华为等巨头。

业内人士也以IDC行业举例说,云计算时代的来临,必将对该行业产生深刻影响,也必然会诱发IDC行业的洗牌。特别是随着基础电信业务对民间资本进一步开放,未来IDC业务牌照有可能重新颁发,整个IDC行业的竞争也将变得更加激烈。

然而,创新能力却是制约民企发展的难题。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就曾在文章中这样说,中国不缺三星的狼性,却缺乏这些大企业所拥有的自由经营权;中国不缺Mark Zuckerberg这样的创业家,却缺乏让他们发挥作用的平台——无论是苹果还是Facebook,体现的是资源的整合能力,体现的是创新精神,而个体的创新精神恰恰是中国目前体制最匮乏的。我们鼓励创新,但教育体制、优惠体制、举国体制却在时时刻刻抑制创新。

并且,未来十年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专业化程度,而不是个体、外企、央企的角色轮回。这里说的“专业化”是指无论什么所有制形态的企业,都不可避免地在“做精、做优、可信、可依”这样一个新的层次上展开较量。从这个角度来说,接下来的赢家不是国企和民企之争,不是外资和内资之分,而是在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经营上拉开距离。

像这些年诸如苹果、惠普、百事可乐等曾经令老百姓折服的洋品牌,也无法再继续坐享跨国公司原有的“优越感”。大家必须重新审视今天的中国市场,认真研究中国的80后和90后消费者。这其中,专业化可能成为企业家们一个必须重视的共同课题。

综上所述,具有业界深厚人脉和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自然就成为了国内民企争相邀请的对象。博尔捷人力资源集团总裁侯正宇就曾总结道,民企的根本目标是盈利,因此,对于人才的要求第一是以绩效为导向,另一个就是讲究专业能力,第三个是人才愿不愿意去创新。

近年来,外企职业经理人回归本土企业也成了高端人才流动的一个趋势。一边是本土民企求贤若渴,另一边是外企职业经理人希望转换工作以突破职业发展瓶颈,二者的需求有着较强的互补性,但对接并非易事。要想使外企职业经理人真正发挥所长为民企所用,雇佣双方都需调整心态,通过自我提升来实现企业成长和职业成功。

一位外企中国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曾在谈及企业高管的职业生涯问题时表示,“一个调研显示,外企的高管跳槽到民企的动机第一个就是有自由的平台,然后是外企有‘天花板‘,也就是不能自己说了算,发展会遇到瓶颈。同时,如果自己创业,成本又太高”。

而民企却也并非是外企高管的“避风港”。业界人士坦言,民营企业的关键点是分钱,是利益分配,而且要求高管带资源,要求高管特别能战斗,但是,一旦这个高管真的能力强,甚至做到了包罗万象,那么,“民企的博弈也高得多”。在民营企业当高管不是做一份职业,而是做商业,要看自己是否合适做商业,能不能做商业。因此,对于高管来说,自己要先看清楚、掂量清楚,自己有什么能力与老板博弈。“这个要想明白,有的人感觉到自己有博弈的能力,去跟老板博弈,实际上他还没有准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