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著名的电子卖场集中地中关村传来一条震撼性的新闻,村内知名电子产品卖场中关村E世界宣布停止自有铺位招商及租赁,重新开业时间择期再定。而在此之前,太平洋已经在2011年宣告关门,鼎好、海龙也逐步转型写字楼。中关村E世界此次停业,正式宣告了传统的中关村四大家的瓦解,中关村的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繁荣到衰落,在行业的角度来看,中关村大型电子卖场的消亡颇让人感到惋惜,但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却很少有人感到留恋。兴衰败亡岂曰无征?早在这些标志性事件爆发前,曾经的中关村“假货满地走,骗子多如狗”的乱象,就早已让许多从90年代一路伴随中关村成长起来的电子产品拥趸者们心灰意冷。越是老资格的电子产品玩家,就越容易给出“别进村”的告诫。而失去了这些骨灰铁粉,中关村的繁荣根基也就自然松塌了。除此之外,中关村电子卖场以自有铺位为主的散乱管理模式,也是中关村越来越不合时宜的重要原因。在当年,中关村最火爆的时候,人声鼎沸的现场,眼花缭乱的柜台,往往是给予众多前往中关村“朝圣”的玩家们最初的震撼,甚至成为许多外地消费者回去之后都津津乐道的见闻。但如今,随着消费者购买电子产品的观念和认知日益成熟,对消费体验越来越重视,这种热闹就转而变成消费体验差的代名词。核心消费群体流失,消费体验落后,中关村的衰落也就自然成为不可阻挡的事情。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关村的衰落,却并不代表电子产品市场的萎缩,甚至不能代表传统电子卖场模式的衰弱。恰恰相反,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电子产品市场正在进入最好的黄金时代。与中关村卖场的境遇相反,类似迪信通这样和中关村同为卖场模式的品牌,几乎是在伴随着中关村的衰落而愈发高歌猛进。与中关村的没落相比,迪信通的门店数量达到了破历史记录的三千家。而就在中关村卖场的最后一个堡垒——中关村E世界陷入经营窘境的时候,迪信通却反而传来了首次IPO成功的好消息。这说明无论是电子产品消费者还是资本市场,都没有因为中关村卖场的运作不佳,而否定传统卖场模式。事实上中关村卖场和迪信通品牌卖场,在很多方面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中关村卖场治理能力弱,假货欺诈几乎到了无法控制地步,但迪信通21年积累的经验模式,反而使得在普通消费者心目中确立了专业可靠的品牌形象;中关村卖场的整体布局,还停留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管理形式,但迪信通的门店管理则早已与时俱进,在产品布局,消费体验等等环节更贴近现代消费者的需要。
不仅如此,迪信通统一品牌的优势,还使得迪信通的管理运营在很多方面能够规避导致中关村衰亡的种种因素。例如在中关村卖场对于线上线下模式反复纠结多次错过历史机遇的同时,迪信通却早早就已经开始了线上线下两步走,产品销售,用户导购,虚拟运营商运营等多种业务整合的步伐。相比中关村卖场这样内部残杀,互相压榨,逼的所有商家不得不投机取巧的经营关系,而迪信通的统一规模渠道,则在价格谈判产品定制和产品规划上,都有了更大的发言权,不仅保证了自身的利润水平,也为用户争取到了更多的福利。
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迪信通卖场与中关村模式的命运背离。在新的一年,中关村E世界关门的同时,迪信通卖场却在大力宣传4G平板,希望借着新技术新产品的东方,开拓更多新的电子产品战线。可以说中关村破败,只是整个电子产品卖场经济大潮中一朵浪花一段插曲,是传统卖场经济去旧布新的另一种开始。在不远的将来,以迪信通为代表的品牌卖场模式,势必还会搭乘新世代的快车,继续飞速前进。